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界热情拥抱的预印本,会给公众了解科学的方式带来风险吗?

Nature自然科研 Nature自然科研 2018-09-13

原文以Preprints could promote confusion and distortion为标题

发布在2018年7月24日的《自然》世界观点上

原文作者:Tom Sheldon,伦敦科学媒体中心的高级媒体经理

Tom Sheldon呼吁科研共同体行动起来,防止预印本歪曲大众对科学的理解。

每个月都会有成千上万篇论文被提交至预印本服务器arXiv和bioRxiv上,它们可以在未经同行评议且被期刊接受的情况下提前对外公开。科学家称赞预印本,是因为它能让作者不用经受期刊漫长独断的审查,得以提前公开自己的科研成果。

Tom Sheldon

这种方式对于科研共同体来说或许很有意义,但在我为了保证科学新闻质量,而与科研人员和新闻工作者打交道的这些年看来,我更担心的是这种发布方式会对更大范围的群体造成巨大风险,那些支持预印本的人还没有考虑到的风险:一些未经同行评议的薄弱作品可能会被媒体大肆报道,而一些优秀成果反而会被忽视。


预印本服务器的运营方、提交论文的作者以及任何考虑在预印本上发布论文的人都有责任意识到这种风险的存在。但是,就我们7月17日发表的一份公开信所收到的回复看来,我担心的是这些问题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在此,我呼吁科学家仔细思量并找到方法来限制预印本造成公众混淆和不实报道的可能性。


许多人了解科学的方式和他们了解普京、叙利亚或世界杯的方式是一样的:新闻网站、电视和广播。大多数发布在这类渠道上的研究成果都是经过同行评议的。


在一篇论文正式发表的前几天,科学期刊会依据一项协议(称为“禁发令”)向获得授权的新闻媒体发布一篇保密的新闻稿,这些新闻媒体在指定时间之前不得进行报道。这种禁发令模式虽然有缺点,但它给了媒体记者充分的时间去对这项研究进行评估、征求专家意见。


预印本的模式非常不同。一旦研究在公共平台上发布,记者对该研究的报道将不受任何限制,各家媒体都会力争在第一时间抢发。试想一下,如果某天预印本服务器上发布了一篇似乎能证实气候变化是自然现象的早期研究发现,或一篇揭露某种常见疫苗并不安全的研究结果,会产生何种效应。


预印本服务器发布的此类主题的研究如果变成疯传的新闻,有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受到误导,无论这是不是论文作者的初衷。

来源:Alex Fan

许多新闻记者(包括《自然》的新闻记者)都报道过预印本的文章。我承认迄今为止,这些报道尚未造成任何危害。但这可能是因为,当前预印本上只有极小部分内容涉及了健康问题或有争议的领域。


相比之下,屡见不鲜的是媒体对一些不甚明确的研究结果或完全是坏科学的新闻报道,造成了公众的曲解。举例来说,曾有一篇声称转基因玉米会让小鼠患癌的论文(已撤稿),就曾精心安排了一种宣传策略,让记者在发布新闻稿前无法就论文内容征求外部意见。这篇论文的科学证据很弱,但结论却夺人眼球。为了抢先一步发稿,许多记者选择放弃对论文信息的审查


一些科学家认为预印本类似于会议报告,会议报告一般也不用接受同行评议。根据我的经验,会议录常常是误导性消息的最大来源。在2016年4月-5月举行的儿科学术学会(Pediatric Academic Societies)会议上,一张墙报聚焦的是纽约州杀虫剂的使用和自闭症发病率之间的联系。这项初期研究根本不具备建立这种明确联系的基础,更不要说因果关系了。


然而,多家主流媒体仍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报道了这项研究,这种做法让科学家感到愤怒。而预印本也有制造这种压力和不实报道的可能,且发生概率更大、 影响范围更广。


另一种风险恰恰相反,但与一些研究人员关系更紧密。在预印本模式下,一名胆大的记者通过搜索服务器能抢在第一时间报道新闻,而等到其他记者发现的时候,新闻已经不“新”了,他们也无法说服编辑发表新闻稿了。


之前曾有过预印本上发过的论文在期刊上发表时,又被重新报道一次的情况。 但一般规则是“新闻一定要够新”。英国《泰晤士报》科学编辑Tom Whipple针对我们的博文发推特回应道:“如果一份报纸只刊登读者已经在BBC上读过的新闻,那我不确定它如何能保持盈利。”


耸耸肩把责任推给记者并不解决问题,而解雇那些善于将复杂的科学内容传播给广大读者的记者更是于事无补。科学家需要加入这场辩论,亲眼了解媒体的运作方式。记者会对适当的提醒加以考虑,甚至会拒绝报道假设性的研究结论,不过前提是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内容加以评估。如果科研共同体不够仔细的话,预印本会把这些资源从记者手上夺走。


如何让预印本与高质量新闻报道共存?科研团体或预印本的支持者是否应就可公开发表的内容制定一套标准?预印本在发表任何涉及公共卫生的研究时是否应采取延缓机制?大学或研究人员是否应宣传鼓励预印本?预印本是否应另附声明告诉记者该内容未经同行评议?


预印本或许能为科研带来一些好处,但为了保证预印本的发展不会损害公众认知,以上问题再不提出来就迟了。

Nature|doi:10.1038/d41586-018-05789-4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英文原文


热门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生命科学预印本的一站式网站,会成为另一个arXiv吗?

点击图片阅读:物理学家广泛喜爱的预印本,会获得生物学家同样的爱吗?

点击图片阅读:社交媒体,假新闻和你的朋友圈是如何扭曲你的记忆的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press@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8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